【享美食】越南新娘掌廚 鮮嚐牛肉河粉
【房市熱】爸!我要去大陸投資房地產了
【旅遊去】日本時尚男女最喜愛的購物天堂
【遊車河】VOVO中古車精品專賣店
【購物通】春季化妝品節 彩妝下殺2.6折起

 


圖片: 1 / ?

文化戰爭 是台灣資產


 


十年前,沒有人會預料到同性戀議題會成為美國總統大選的決定性議題;幾天前,也沒有人會預料到,在台灣飽嘗艱辛和歧視的同志運動,會以愛情電影《刺青》幫助台灣社會贏得歐洲人最高敬意。
我們和威權政體、和共產主義政體的對抗告別後,什麼最能標誌出這個新時代的特徵?傾畢生之力終結舊時代的捷克作家總統哈維爾,在1995年對哈佛高年級生的演講這麼說:「新興的全球文明,必須面對如何公正的對待各種生活領域的文化和文明的衝突與反抗。」

 

文化認同衝突正熾
這些「認同驅使」的文化衝突,包括了蘇聯瓦解後出現的各種民族主義衝突。包括了70年代後期在老牌民主國家出現的女性、種族、語言、原住民、族裔、同性戀等社會運動。包括中東人民對美國文明歧視的憤怒。台灣民主化後,麻雀雖小,以上所有的文化認同衝突卻一概不缺。
歷史課本翻修、郵局正名、重溫二二八……80年代末期我們曾樂觀相信的那套漂亮、乾淨、普世的自由民主理念,面對文化認同這些特殊主義在社會每個層面衝擊時的脆弱與困難。從廢除公娼起,到真理堂排拒晶晶書店、樂生抗爭、適應新移民、台北關愛之家被迫遷離、北縣府強行拆高砂義勇隊紀念碑……,文化戰爭已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面對這些文化衝突,台灣社會一貫態度卻是否認這些衝突的正當性。這有個根本原因: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民生經濟最大,其他族群、文化、認同衝突都是「意識形態」;而所謂意識形態,無理取鬧者也。但是,民生經濟問題,不能只化約成經濟成長,它還包括資源公平分配問題。所有資源分配問題骨子裡都是文化衝突。當老人、勞工、新移民、身心殘障者在爭取更多資源時,他們其實更根本地在爭取更多族群尊嚴,爭取更正確地了解他們,因此爭取他們應得這些資源。這是文化戰爭。

 

變相否定弱勢族群
基本上,任何人都交叉隸屬於不同族群文化團體,你隨時會遭遇的「族群要求」有三種:一、你不想被外在強橫干預,想要自主探討自己的文化;二、你被主流文化偏見歧視,這些歧視讓你自我矮化,傷害了你的自我發展;三、各種不公平的社會和文化結構的共同影響,你使用社會資源的機會遠比別人少。這三種要求常常互相扣連,而後兩者對族群的傷害尤深。
台灣社會否認文化衝突的正當性,其實等於否定弱勢族群、文化集體要求社會公平對待的正當性。經濟發展沒有公平分配便失去意義,要公平分配唯有透過民主讓文化戰爭開打,讓社會聽到更多族群受到傷害的故事。
文化戰爭是我們社會理解「何謂公平」的珍貴資產。《刺青》在柏林影展得到大獎,即是明證。

 


作者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

 

優惠情報